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Categories
Not enough stock.
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.
Not enough stock.
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.
{{'products.quick_cart.out_of_number_hint'| translate}}
{{'product.preorder_limit.hint'| translate}}
Limit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per order.
Only {{ quantityOfStock }} item(s) left.
[品名] SISU AERO可塑型運動護齒套
[尺寸]
S: 適用身高不足 153cm,年齡大於7歲,沒有配戴牙齒矯正器的玩家。
M: 適用身高介於 153-183cm,年齡大於10歲玩家。(可配戴牙齒矯正器)
L: 適用身高大於 183cm,年齡大於 13歲玩家。(可配戴牙齒矯正器)
[適用運動] 籃球、足球、直排輪、溜冰、滑板車、滑板、滑雪、滑水、拳擊等。
[顏色] 有粉藍/ 雪白/ 炭黑/ 皇家藍/ 粉紅/ 深紅色。(購買時請指定顏色)
[材質] 安全材質,不含雙酚A、雙酚S、乳膠、PVC、PAEs
[商品介紹]
新一代的 SISU AERO 護齒套使用高科技的熱塑性塑料,具有快速貼合、重塑的特性,比傳統的護齒套更輕更薄 (厚度僅有 1.6mm),讓運動員配戴時有極高的舒適性,幾乎忘了它的存在。強度則較傳統的護齒套材料增加了 30%,張力增強 7 倍。具有美國食藥署認證,讓運動員在各種運動比賽時為您的牙齒及口腔提供安全的防護。
(配戴方式)
1. 使用肥皂與清水清洗雙手與護齒套。
2. 將護齒套泡在約攝氏 60 度的水中等待護齒套軟化 (約 30~60 秒),可使用叉子檢查護齒套是否軟化。
3. 將齒套用叉子撈起,注意不要讓護齒套摺疊或重疊。
4. 用上排牙齒咬住護齒套的中間部分,不要咬到穿孔的部分 (搭配鏡子確保無誤)。
5. 用舌頭及牙齒固定護齒套,用手指將護齒套向上覆蓋並貼合上排牙齒的牙齦處,不要拉扯護齒套。
6. 閉上嘴並深呼吸提供吸附力讓護齒套硬化,並等待護齒套在口腔中冷卻,並持續輕咬護齒套以固定其位置。
7. 護齒套不宜太鬆或太緊,需緊到只能用手拿下護齒套,若用舌頭就能將護齒套脫掉則太鬆。
8. 確認可以清晰地說出:「嘻嘻、護齒套」,若配戴起並無不適則完成護齒套的塑形。
9. 若想重新塑形,將其泡回60度熱水等待軟化即可。若只有一部分想重新塑形,則浸泡局部亦可。
(註) 有牙齒矯正器亦可配戴,方法請參照:https://www.sisuguard.com/fitting-with-braces/
[SISU 護齒科技]
來自美國的 SISU 護齒套在研發時經過各式各樣的強度測試,相較於傳統的 EVA 材質護齒套:
1. SISU 護齒套更輕薄,同時對造成牙齒永久性傷害的保護較傳統的護齒套提升 32%~48%。
2. 承受撞擊時,SISU 護齒套比傳統的護齒套吸收並分散多達 10 倍的能量,讓牙齒受到直接衝擊的程度降到最低。
3. 在材質的抗拉強度測試中,SISU 護齒套的材料強度較傳統護齒套高出至少 30%。
(分散能量科技)
SISU 使用不可壓縮材質、穿孔設計,受到撞擊時能將能量分散至整個護齒套,而傳統 EVA 材質分散能量的效果較 SISU 差,並有可能造成護齒套區域性的受損。
SISU 護齒套上的小洞讓護齒套產生類真空的吸附力,以更服貼於各種齒型。穿孔能保持空氣與唾液的流動,讓運動員在場上能說話、呼吸自如。這些孔洞在撞擊時會微小震盪,吸收能量並導向經過工程計算設計的緩衝區,降低口腔受傷的風險。